财政部北京监管局:强化财政运行监管 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北京监管局强化财政运行监管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紧密围绕财政运行监管工作重点,健全财政运行工作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成果转化,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监管根基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将政治理论学习和财政监管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有关财税改革内容作为财政运行监管工作的关注重点,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开展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从理论高度、政策深度和实践广度上,全面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实质,为监管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强化政治意识。日常监管工作中,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监管工作实际行动,推动财政运行监管工作稳步开展。三是促进知行合一。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财政运行监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全会精神指导监管实践,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财政运行监管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思想支撑。
二、强化数据分析,健全监管机制
(一)强化数据分析,提升风险预警。
通过日常报送数据材料和其他专项工作获得的各项数据,构建“全面监测-多维分析-疑点核实”的全链条数据应用机制。一是做好基层财政运行的全面监测。重点关注各区收支数据,综合分析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下一步开展精细化的分析研判、实施精准化的重点监测奠定基础,切实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开展数据对比分析。横向对比全市各区财政收入水平,找出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并深入分析原因;同时纵向对比各区历年财政收入数据,分析收入分项变动趋势,发现风险苗头及时提醒预警,就发现的疑点问题进行深入核实,做好持续跟踪,切实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三是滚动式开展数据疑点核实。针对日常数据分析发现的疑点问题,以短平快形式通过电话询问、实地核查、调研等手段进行查实查证,如实反映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二)聚焦重点领域,关注数据变化。
一是加强对“三保”落实情况监督。重点关注“三保”预算是否足额安排及优先保障,各月“三保”执行是否符合进度,切实兜牢基层“三保”风险底线。二是加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分析。重点关注财力薄弱和收支变化异常的地区,密切关注收入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支出的异常变化原因等情况,发现风险及时提醒预警反应,切实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三是加强对库款保障水平的监控。加强对库款余额监测,督促北京市及各区科学统筹库款安排,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三)加强协同联动,共筑风险防线。
一是推动建立多部门常态化数据报送机制。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等多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协同防范地方重大风险发生。二是加强与基层财政部门沟通联络。及时了解并反映基层财政面临的各类困难,共同探索解决问题思路和路径。三是加强与市区财政部门整改反馈。及时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市区两级财政部门,督促其问题整改,限期报送整改报告,切实兜牢守住基层财政工作安全防线。
三、强化成果转化,提升监管质效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成果转化。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发现的疑点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严谨性,针对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及时运用实地调研、询问相关人员、资料审查等方式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督促立行立改。同时,还注重从个案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监管方法和措施,为今后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加强专项监管成果转化。对北京市及各区财政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新特点,汇总分析梳理,及时反映属地财政收入情况;根据日常监管疑点,开展现场及非现场核实,定期向财政部和北京市政府上报专题材料反映专项监管成果,为财政部和北京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三是强化监管成果落地运用。针对监管中发现的财政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及时向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反馈,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不断完善财政运行管理体系,提高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