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财政预算监管>经验交流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陈建伟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口发展的突出特点。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中位数年龄超过了38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14岁人口比重为17.95%,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两类人口比重分别为8.87%、16.6%。10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而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仅上升了1.35个百分点。此外,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年均出生人口为1620万人,而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上述数据表明,老龄化与少子化是同步出现的。

由于我国人口结构中“一老一小”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提高,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减少,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持续提高。这意味着,我国中长期劳动力总供给规模将保持趋势性下降,给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发展带来了持续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发展迎来中长期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长期失业和职业结构变化问题。劳动力就业是经济的派生性需求,一定时期内,就业总量水平及职业结构是经济总需求状况的反映。从总量上看,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就业总量下降,在社会总需求放缓的阶段,高龄劳动力往往更难找到工作,在长期失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从结构上看,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有的行业和职业的需求会减少,有的需求会增加。例如,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和养老服务等行业的需求增加,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减少。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劳动力失业或需要重新培训以适应新的职业需求。

其次,人口老龄化将制约生产率的增长。保持生产率稳定增长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年长劳动力由于积累了工作经验,可能带来更高的生产率,但是生产率的增长潜力相对较低;年轻劳动力受益于更好的身体状况、更高的处理速度和更强的创业精神,能够带来更多创新,生产率的增长潜力相对较高。随着高龄劳动力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新进入市场的年轻人数量不足以填补空缺,劳动力短缺将成为未来市场常态,这将限制企业的投资和扩张,进而对生产率增长产生制约。此外,高龄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可能与新兴技术和产业的需求不匹配, 再加上“干中学”的边际学习效率下降和技能培训不足,可能限制他们在创新活跃和高生产率行业中的参与度,进而影响生产率增长。

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稳定的劳动力就业和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人口老龄化最终会造成经济增长放缓。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放缓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在劳动力供给不断增长、经济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运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却可能在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的老龄化时期面临巨大的适应性难题。

一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我国已经建立起制度性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部分,前者主要由雇主和职工共同缴费组成,后者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影响,当前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依赖于现有劳动力的缴费,缴费人员的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影响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不断提高养老金保障水平的制度运行良好,但随着劳动力供给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未来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企业用工中存在的年龄歧视和短视行为带来的长期问题。实践中,大量企业存在着各类隐性年龄歧视和对灵活用工的短视行为,缺乏更为积极的员工培训和晋升激励体系。在年轻劳动力供给充足阶段,企业在雇佣年龄偏好方面的短视行为不会立即显现出负面效应,但是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就会产生广泛的副作用。原因在于,按年龄划线调整雇佣结构,导致市场中高龄劳动力承担了大部分调整成本,老年劳动者面临更大的技能折旧和就业挑战。而由于年轻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和就业择业取向发生变化,未来企业可能会面临老年人不愿聘、年轻人招不到的不利境地,最终形成劳动力和企业雇主“双输”的局面。

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应对策略

快速老龄化、少子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叠加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进步,给全社会带来全面、系统而长远的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中长期挑战,既需要政府综合施策,也离不开企业和个人的配合与协作。

首先,政府要围绕“一老一小”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一系列制度设计。包括积极的生育支持、延迟退休和改革养老基金制度等。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要维持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上的水平,政府用于生育和婴幼儿支持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比重要超过0.5%。因此,我国要加大生育支持性政策的财政投入力度,尽快扭转当前人口生育率下降的态势。延迟退休方面,要稳妥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案,修改关于退休年龄及其配套的劳动合同、社保待遇等方面的规定,鼓励高龄劳动力参与劳动。养老基金改革方面,要顺应退休年龄的变化调整养老金领取时间,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扩大养老基金的财政投入来源,不断提高养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要立足老龄化社会的就业特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包容性,包括为老龄劳动力和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积极支持高龄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要加大数字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降低受影响行业、职业的劳动力转型成本,为职业结构转型提供新的数字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尤其是要注重加大对老年人的职业再培训和数字化技能更新的投入,帮助他们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三是应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监管,尤其是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确保就业机会对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公平开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就业歧视成本,并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保障就业权益。

最后,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构建老龄友好型职场。老龄化时代的职场需要进行适老化转变,包括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方面。政府可以支持企业实施灵活的工作制度,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以满足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的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包容性;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雇用高龄劳动力,并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知识传承,推动劳动力市场的跨代融合;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社保补贴力度,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金等,提高其就业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