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财政预算监管>经验交流

部署实施《财政总会计制度》 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财经报
  财政总会计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坚实保障。自2023年1月1日起,新的《财政总会计制度》全面施行,建立起全新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财政总会计制度体系,标志着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开启了财政总会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对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支撑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深刻认识新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致广大而尽精微,推进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建立契合现代财税体制运行、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财政总会计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一子而活全盘的关键一招。

  ——制定实施财政总会计制度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题中之义。现代财政制度要求,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不仅要重视收入、支出的流量管理,还要重视政府资产、负债的存量管理;不仅要重视预算管理,还要重视政府整体财务管理。新的财政总会计制度,通过在一套制度下运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科目报表,建立具备“双功能”、依托“双基础”、支撑“双报告”的核算体系,有助于从经济财政全局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科学把握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促进提高宏观决策和财政政策制定水平;有助于摸清政府“家底”,集聚政府资产资源,提升政府运行绩效,更加有效地实施财政宏观调控、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财政财务信息质量,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促进透明政府、阳光政府建设。

  ——制定实施财政总会计制度是全面加强财政管理的迫切需要。财政总会计作为财政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完善财政总会计制度,加强财政总会计管理,能够有效促进财政各项管理系统集成,放大财政管理的协同效应。新的财政总会计制度,通过对政府股权、政府基金、政府债务等资产负债的核算反映,实现了对政府资产状况和债务履约责任的完整反映,为加强政府资源统筹、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支撑编制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实现了财政总会计由传统的“核算、反映、监督”功能,向“分析、预测、调控”功能拓展提升,为强化财政数字赋能、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创造了条件;通过将会计制度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集成运行,实现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绩效管理等各环节的有机贯通,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提供了支撑。

  ——制定实施财政总会计制度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举措。新的财政总会计制度,通过完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总会计预算管理功能,建立健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总会计财务管控功能,更加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成本费用信息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实现了对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和政府成本投入的综合衡量,为健全财政支出标准体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准确计量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合理评价政府运行绩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政府运行效率,促进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有助于有效衔接财政总会计和政府单位会计,及时发现政府资产、负债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绩效评价、会计监督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促进政府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 为推进新制度实施提供山东实践

  山东历来重视做好财政总会计工作,按照深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部署要求,立足省情财情实际,着力构建制度完善、功能完备、核算高效、反映全面、支撑有力的财政总会计管理体系,为在更高水平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供基础保障。

  ——拓展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功能”,实现政府家底“一本账”。在传统制度框架下,财政总会计属于“预算会计”范畴,侧重于对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等流量信息的核算管理,对政府资产、负债等存量信息的核算不够全面规范。近年来,山东按照财政部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推进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刚性预算、绩效预算、透明预算、可持续预算“六个预算”改革,积极探索在财政总会计制度下建立财务会计科目框架,形成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使财政总会计逐步兼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功能”,在完整反映“四本预算”收支信息基础上,将核算内容拓展到政府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外债等政府资产负债信息,更加契合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实现用“一本账”全面、清晰、完整地反映政府家底,为更好地统筹政府资产资源、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

  ——建强一体化和信息化“双支撑”,打造财政总会计“电子账”。山东高度重视数字财政建设,注重将“制度+技术”的理念和机制融入财政各项工作,持续提升财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等模块已在全省186个财政区划全面上线应用,资产、债务、决算和财务报告等模块整合加快推进,通过统一系统平台、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了全省财政管理“车同轨、书同文”。同时,采取省级大集中模式,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覆盖所有市县,通过建立“电子凭证库”“电子档案柜”,实现了海量财政数据的高效传输、记录、核算和存储,财政总会计实现了从最初的核算业务电算化,到数据传输电子化,再到管理平台“一体化”的蝶变升级,为全面掌握各级财政运行状况、促进提高各级预算管理水平、有效实施财政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报告”,交给人民一本“明白账”。编好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向人民交出一本“明白账”,是财政总会计工作基本的职责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持续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扩围提质增效,在统一平台、统一方式、统一模板基础上,逐步将公开范围扩大至政府“四本预算”,以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部门和单位,并将“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占用和预算绩效等纳入公开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知情权,财政透明度稳居全国前列。同时,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夯实基础、总结提升”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试点编制、合并编制、全面编制各阶段改革任务,2022年在省、市、县三级全面编制了合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和规范性逐步提升,为全面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作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多措并举抓好新制度贯彻落实

  2023年是《财政总会计制度》实施元年,抓好新制度贯彻落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山东省将切实提高站位,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坚决抓好新制度贯彻落实,强化制度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释放制度红利。

  ——注重统筹谋划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财政总会计制度》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完善财政内外部、上下级间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各方责任、集聚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加大培训力度,分层级、多轮次开展会计制度、核算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提升各级落实财政总会计制度的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新老业务平稳接续、新旧系统平稳运行。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省财政系统部署开展“财政总会计制度落实年”活动,积极宣传新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注重系统集成抓落实。注重与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系统集成,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推进政府预算管理、财政总会计与部门单位会计统筹管理,构建一体化运行的政府会计管理体系,健全会计内控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业务实践,充分发挥新制度实施对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牵引作用。注重与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系统集成,着力优化政府股权投资核算机制,理顺政府资产核算管理路径,全方位记录不同投资方式形成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状况,全周期掌握投资动态损益调整,及时准确反映投资效益效果,助力财政履行出资人职责和财金联动效能提升。

  ——注重技术赋能抓落实。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财政业务应用软件整合进度,扎实做好财政总会计模块升级改造、功能完善、账套维护等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制度执行刚性,确保财政总会计与其他财政业务无缝衔接、全面贯通、一体运行。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进一步完善财库、财银、财税等外部信息交互机制,高效归集财政总会计核算相关信息,构建全省统一的会计信息电子传输和电子对账平台,推进实现数据大集中、管理插到底。依托财政“大数据”平台,深入挖掘财政总会计数据“金矿”,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注重加强研究抓落实。立足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财政大省,政府会计管理点多面广、业务复杂多样的特点,鼓励各市在完成好“规定动作”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具有原创性、差异性的“自选动作”,着力提高制度实施的立体感、饱和度,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总结论证,积极为制度完善建言献策。适时开展制度实施情况评估,聚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目标,从制度建设、数据应用、系统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前瞻性研究,努力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路径,为建立现代化财政总会计制度体系、推动财政总会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山东模式、贡献山东方案。

  (作者系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作者:李峰)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