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财政预算监管>经验交流

微观主体循环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政策支撑效力有序发挥

中国财经报

  受到近期海南、西藏、四川等省区出现严重疫情,并引致全国范围内多点出现病例的影响,我国微观市场主体的信心回升和生产经营循环的正常进程出现迟滞,部分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回落。财政部门积极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用足用好专项债券限额,实施好各项组合式减税支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推动了微观主体平稳有序发展,稳定了市场预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力量,建筑业则是政府逆周期政策发力的重要抓手。从制造业运行的先行指标来看,尽管环比数据略有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荣枯线之下,产销、库存和供应链压力较大,这仍是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生产循环困难的主要原因。从产销压力来看,新订单指数为49.2%,环比仍处于下降通道,这一方面抑制了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另一方面也导致企业生产指数仅为49.8%,未达到扩张状态,并不及预期。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下降0.5个百分点,同样表明了这一压力的存在。从库存压力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虽然逐步趋缓,但仍处于上涨通道,企业库存管理难度不小、资金占用风险较大。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因库存水平下降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去库存”带来的短周期下行压力。从供应链压力来看,8月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5%,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表明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所降低,企业生产的协同协作质量有所下降,并导致微观主体的循环和周转中的矛盾进一步累积。

  财政政策的切入点主要是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设备投资的增长,为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支持扩大实物产出量。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大专项债发行力度,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共3.65万亿元,至8月底已经发行3.52万亿元,支出进度达到96.4%;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再担保服务,截至8月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8278亿元,同比增长54.9%,平均担保费率为0.68%,较去年同期下降0.14个百分点;贯彻落实好企业购买设备投资款项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激励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并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支持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外商直接扩大投资规模,形成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新产业链供应链。在财政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下,8月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PMI达到50.5%,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总体处于扩张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则达到56.5%,虽然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明显快速扩张的高位,其新订单指数录得53.4%的高值,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财政金融政策平衡发力的作用下,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善。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3%,环比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2%,环比下降1.4%。生产者价格指数呈现出总体回落、差额收敛的良好态势,表明企业等生产主体的成本压力减轻,而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差额的收敛,反映出市场主体的预期收益能力改善。从消费者价格指数来看,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下降0.1%,物价涨幅总体平稳,在全球通胀压力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我国物价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实属不易。从构成来看,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7%,考虑到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仅为29.8%左右,这种上涨结构基本不会形成“滞胀”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汇率。9月7日,离岸汇率水平曾一度超过1美元兑6.99元人民币的点位,直逼7的整数位,市场关注度提高。人民银行于9月5日下调了外汇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幅度从8%下降至6%,但由于政策本身是促进汇率双向波动的,稳定汇率的作用并不直接,后期仍需要有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台,为市场提供指引,如在外汇市场上开通对掉期报价、进一步丰富外汇操作品种等。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6日